查看完整版本: " 世間恩愛 " 如之何
頁: [1] 2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1 03:42 PM

" 世間恩愛 " 如之何

本帖最後由 annele 於 2016-7-1 03:45 PM 編輯

《出曜經》卷2有一個關于愛別離苦的故事,內容大致如下:


在佛世,有一位婦人儿子死了,心里非常悲傷,導致精神恍惚而離開城里,不知不覺來到佛陀的祇洹精舍附近,她聽聞佛陀為人天至尊,為世人所尊崇,可以讓眾生免除憂愁而離苦得樂。這位婦人自忖世尊有辦法讓她的儿子死而復生,免除她的憂愁,于是來到祇洹精舍禮拜世尊,並向世尊稟白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,希望世尊能夠讓她的儿子死而復生。


世尊告訴這位婦人說:「妳到舍衛城里,走遍整個大街小巷,向每戶人家詢問:『家里是否有從來沒有死過的人?』如果有的話,就向這戶人家要火回來,我就有辦法幫妳的儿子死而復生。」婦人聽了很高興,于是入舍衛城走遍了大街小巷,向每戶人家問:「你們家里有沒有從來沒有死過的人?如果有的話,我跟你們借個火回去。」挨家挨戶詢問的結果,都讓這位婦人敗興而歸,最后回到家里抱著死亡的儿子來到佛的精舍,並向佛稟白詢問的結果。


佛便向這位婦人開示:「人間有四件事是無常的,哪四件事呢?第一件,一般人所認為的常,都是錯誤認知,它本身是生滅無常的;第二件,富貴之后最后都會彙歸于貧賤;第三件,合會之后最后還是會別離;第四件、縱使强健的人最后還是會死亡。既然如此,人死了不可能再復生,妳應該未雨綢繆,廣行布施、持戒,並隨著妳自己的能力,布施給孤苦貧窮、沙門,以及婆羅門等人,未來所獲得果報不可思議。」這位婦人回答:「我愛這個儿子徹入骨髓,為了他,我都不愛惜自己的身命。」世尊為了度化這位婦人,讓她知道世間無常的道理,于是變出了四個大火來,圍繞在這婦人身邊,由于火勢很旺的緣故,導致火氣逼身,使得婦人不得不以儿子的屍体來擋住火氣的逼迫。這時佛開示:「妳一向愛護儿子徹入骨髓,寧願自己身亡而不願意儿子死亡,然而火氣逼來的時候,卻是以儿子的屍体來擋住火氣。人間微火出現時妳尚且如此,當地獄火出現的時候,其痛苦更勝于世間火百千万倍不可勝數,妳又如何自保呢?如果妳能夠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未來就不會下墮地獄、餓鬼、畜生而受種種苦,反而可以在人、天享福,乃至可以入涅槃。」

這位婦人聽了,猶如醍醐灌頂一樣,因而醒了;覺得很慚愧也深自悔責,于是對世間的恩愛不再眷念,接著再思惟五陰世間真的很苦;因此得以厭離五陰苦,得法眼淨,成為聲聞初果的須陀洹。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1 08:07 PM

人一出生就註定要死亡 竟然要死亡 那為何還讓人出生?
為何不一出生就讓其死亡 起碼不會再種種種惡因

這篇文是說父母要拋家棄子 子女要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
只要布施 持戒 忍辱 未來就不會下墮地獄 餓鬼 畜生道 受種種苦
還可在人、天享福 乃至可以入涅槃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1 09:39 PM

謝謝分享!
但請教前輩:
1."...為何還讓人出生?"~是誰"讓人出生"?
2."這篇文是說父母要拋家棄子 子女要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
只要布施 持戒 忍辱 未來就不會下墮地獄 餓鬼 畜生道 受種種苦
還可在人、天享福 乃至可以入涅槃"~是您的看法嗎?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2 07:36 AM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1 09:39 PM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謝謝分享!
但請教前輩:
1."...為何還讓人出生?"~是誰"讓人出生"?


當然是父母讓人出生 母親辛苦懷胎 生下後是怎樣的人都不知道
註定要死亡 又可能白養白教 又可能種各種惡因
子為惡 父母之過 釋迦牟尼不是說應該未雨綢繆?
先持戒 再把自己能給的布施
養小孩的金錢時間 可以布施給很多孤苦貧窮、沙門以及婆羅門

佛門六根清淨 入佛門就是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
如果你認為我的說法不對 那你這篇文就只能對要入佛門的人說
因為情愛是維繫人倫的根本 世間本無常 生老病死 悲歡離合
都不思不念不在意 那就只和植物一樣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2 01:54 PM

那為什麼不是生別人而是您呢?
為什麼"可能白養白教" ? 那可完全說"子為惡 父母之過"嗎?
您認為"入佛門就是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" ? 這樣叫作"六根清淨"嗎?<br><br><br><br><br><div></div>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2 02:44 PM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2 01:54 PM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那為什麼不是生別人而是您呢?
為什麼"可能白養白教" ? 那可完全說"子為惡 父母之過"嗎?
您認為"入佛門就是 ...

這世間怎麼會只我出生?
前些天不是才有只是不幫忙給點錢 就把媽媽殺了?
這不是白養白教 那什麼才叫白養白教?
媽媽雖有教 但也寵愛 所以媽媽也有過錯

六根 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  六根清淨就沒有任何欲念
人有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互相牽連 沒有欲念 就沒有七情六欲
親情是七情之一 六根清淨當然就是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
佛弟子要四大皆空 所以必須六根清淨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3 02:38 PM

本帖最後由 annele 於 2016-7-3 02:48 PM 編輯

"那為什麼不是生別人而是您呢?"~每個人看到都跟您一樣--這世間怎麼會只我出生?
只想到"我"?那總合起來呢?
又為什麼有些嬰兒ㄧ出生就很乖,有些很愛哭,有些......?

"沒有任何欲念......沒有七情六欲"的是哪個心?
又佛教導弟子"要四大皆空" "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" 嗎?
這是您認為的"佛弟子"?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3 04:08 PM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3 02:38 PM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"那為什麼不是生別人而是您呢?"~每個人看到都跟您一樣--這世間怎麼會只我出生?
只想到"我"?那總合起來呢?
...

我都說的這麼清楚 你還這樣繞圈圈 我不會跟著你的話繞

你不知道佛門又稱空門嗎?遁入空門 拋棄世間所有塵埃
佛弟子就是和尚尼姑 心中只有佛菩薩 沒有情沒有愛才能清淨
從佛教傳入中國到現在 和尚尼姑怎麼修持一樣還是和尚尼姑
因為除了釋迦牟尼 沒誰有權發給果位證書
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3 10:37 PM

原來您心中界定的佛門--空門 是要拋棄世間所有一切,而您所認知的"佛弟子"是只有現出家相的和尚尼姑才是,不現聲聞出家相就不是!
難怪您會說:"沒有欲念 就沒有七情六欲......六親不認 不能有愛不能有情"
那請問: 觀世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、維摩詰居士...是不是現聲聞出家相? 算不算佛弟子?


又《雜阿含經》卷2: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色非是我。若色是我者,不應於色病、苦生,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、不令如是。以色無我故,於色有病、有苦生,亦得於色欲令如是、不令如是。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。比丘!於意云何?色為是常、為無常耶?」
比丘白佛:「無常。世尊!」
「比丘!若無常者,是苦不?」
比丘白佛:「是苦。世尊!」
「若無常、苦,是變易法,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有我、異我、相在不?」
比丘白佛:「不也,世尊!」
「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。是故比丘!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麁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非我、不異我、不相在,如是觀察;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。
「比丘!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如實觀察。如實觀察已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無所取故無所著,無所著故自覺涅槃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」


請問:
1.最後佛為何說:「...多聞聖弟子......自覺涅槃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」
2.為何說: 彼(五陰)一切非我、不異我、不相在?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4 07:14 PM

觀世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、維摩詰居士...不是佛弟子
因為當時釋迦牟尼還沒成佛 釋迦牟尼是精神領袖

釋迦牟尼說的法稱佛法 但釋迦牟尼所說的很簡單就一個字 空
所說的都沒離開空 只差別你從哪看 從哪點解釋


<br><br><br><br><br><div></div>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5 12:28 PM

汝言:[ 觀世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、維摩詰居士...不是佛弟子,因為當時釋迦牟尼還沒成佛],不知您如何界定[佛弟子]?又請問釋迦牟尼佛何時成佛的?
何故謂[釋迦牟尼是精神領袖],又說[釋迦牟尼說的法稱佛法]?

又如您所言: [釋迦牟尼所說的很簡單就一個字 空,所說的都沒離開空],何謂空?
但請示教!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5 12:35 PM

從這個佛典故事,可以了解到:第一,這種生離死別的苦就是愛別離苦,由於眾生不了知愛別離苦的緣故,看見自己的眷屬別離乃至死亡,往往哭得死去活來,讓人為之側目。第二,眷屬是為我所有的,在佛法名為外我所,所以當親屬失去了乃至死亡,一般眾生都會痛不欲生。第三,既然是我所有的眷屬,當然是以我為中心、不離我,而我是五陰所成,所以失去了我所有的眷屬,也就是失去了我自己,愛別離苦也就出現了,而這種苦不離五陰熾盛苦。 首先談第一個:愛別離苦,也就是親愛的人與我們生離死別。在世間凡是有生之法,未來必定會壞滅,也包括了自己與親屬合會及別離在內,所以佛在經中曾開示:「常者皆盡,高者亦墮,合會有離,生者有死。」佛已經很清楚開示,世間所有的法都是眾緣和合而成,既然有生,未來一定會壞滅,縱使現在的親屬非常恩愛,未來一定會面臨生離死別,只是時間早晚而已!
第二:眷屬是我所有的,為我所擁有。既然失去了親愛的眷屬,就是失去了我自己一樣,一般人當然會痛不欲生,乃至於行為舉止有異於常人的現象出現;所以這個佛典故事當中,喪子之痛的女主人,其行為舉止超過一般人,還好碰到佛陀為他開示,都恢復正常,其中的女主人還證得聲聞初果的須陀洹,算是很有福報的人。
第三:愛別離苦不離五陰熾盛苦。這是由於外我所是以我為中心,當然不離我,而我是五陰眾緣和合所成,所以失去了我所擁有的眷屬,當然不離五陰熾盛苦。由於眾生不了知五陰是眾緣和合所成,所以才會有五陰熾盛苦出現;瞭解五陰熾盛苦的真實內涵以後,才能脫離五陰熾盛苦,未來才有可能證得二乘的解脫果,乃至證得佛菩薩的佛菩提果。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5 06:46 PM

餓到渾身無力的釋迦牟尼 在菩提樹下猛然頓悟
他拋家棄子 放開所有 想追求的就是一個空字 空就解脫
接下來就是想怎麼說空?怎麼讓人接受空
釋迦牟尼把空分成很多層次 最基本就是物欲看空 再來情欲看空
酒色財氣四大皆空 五蘊也空 六根也空 七竅也空 色空 相空

佛經是釋迦牟尼每場聚會所說的話 讀佛經習佛法 不然佛法從哪得?
我不會陷於文字遊戲 自然不會管什麼五陽五陰 反正看空就解脫
空與解脫都分很多層次 所以怎麼說都說不完

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

annele 發表於 2016-7-8 10:03 PM

您說"釋迦牟尼佛把空分成很多層次 最基本就是物欲看空 再來情欲看空
酒色財氣四大皆空 五蘊也空 六根也空 七竅也空 色空 相空",那一切都空了,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呢?

您的意思是心裡"看空就解脫"?
那請教是誰(哪個心)在看空呢?

kuomojo 發表於 2016-7-9 08:31 AM

心是意 心是識 心是念 心是覺
坐禪放空無我 意識念覺仍在

身是一部份 意識念覺是一部份 身有很多可講 意識念覺有更多可說

<br><br><br><br><br><div></div>
頁: [1] 2